关于黄帝纪元的版本问题
    
        
    
    恢复黄帝纪元,最大的问题就是黄帝纪元版本争议问题,清末革命党使用的黄帝纪元,经过验证也是错误的,那么哪个版本才是正确的呢,怎么辨别呢。序  | 考订者或版本  | 元年  | 距今纪年(2025)  | 
01  | 江苏同乡会《江苏》  | 前2491  | 4516  | 
02  | 道历  | 前2697  | 4722  | 
03  | 西晋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,宋教仁  | 前2698  | 4723  | 
04  | 刘师培《黄帝魂》  | 前2711  | 4736  | 
05  | 南宋郑樵《通志》  | 前2747  | 4772  | 
06  | 赵国鼎《黄帝甲子纪年录》  | 前2997  | 5022  | 
07  | 何中良《现代易学原理》  | 前3574  | 5599  | 
08  | 班固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①  | 前3707  | 5732  | 
09  | 北宋邵雍《皇极经世书》  | 前3877  | 5902  | 
10  | 北宋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  | 前3912  | 5937  | 
11  | 李侃良  | 前4000  | 6025  | 
12  | 梁书民 许立新  | 前4220  | 6245  | 
13  | 国家天文台赵永恒,黄帝作《调历》  | 前4377  | 6402  | 
14  | 许顺湛  | 前4420  | 6445  | 
15  | 王大有《三皇五帝时代》  | 前4513  | 6538  | 
16  | 蒋南华 吕伯祥  | 前4600  | 6625  | 
17  | 唐《晋书·律历志》  | 前4780  | 6805  | 
18  | 《春秋命历序》  | 前4950  | 6975  | 
19  | 《易纬稽览图》  | 前4970  | 6995  | 
20  | 程道明《人性与社会发展》  | 前5000  | 7025  | 
21  | 《佛祖历代通载》  | 前5251  | 7276  | 
22  | 班固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②  | 前6078  | 8103  | 
23  | 董重光《上古中国历朝年代通考》  | 前6284  | 8309  | 
  | 
  | 
  | 
  | 
当然黄帝纪元的起点标准也有所不同,有按照黄帝继位有熊国开始计算的,有按照代神农氏王天下开始计算的,有按照作《调历》开始计算的。《玉海》、《混元圣纪》、宋,刘恕《资治通鉴外纪》:「黄帝元年丁亥」
《佛祖历代通载》:「太史公史记称,黄帝三十八年,命风后定甲子。」「风后定甲子(一云大桡),帝即位三十八年。始命大桡作甲子。」
《轩辕本纪》:「帝年十五,心虑无所不通,乃受国于有熊。」
「于时大挠能探五行之情,占北斗、衡所指,乃作甲乙十干以名日,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,以鸟兽配为十二辰属之,以成六旬,谓造甲子也。」
「帝有天下之二十有二年,忽有蚩尤氏不恭帝命,诸侯中强暴者也。」
「黄帝又与榆罔争天下,榆罔恃神农帝之后,故争之。黄帝始以雕鹖鹰鹯,一云隼之羽,为旗帜《六典》曰:今鵕鸃旗也。以熊罢郤虎为前驱,战于阪泉之野地名,在上谷郡,今妫州也。三战而后克之。帝又北逐獯鬻之戎即匈奴也。诸侯有不从者,帝皆率而征之。凡五十二战,天下大定。」
「于是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。帝以己酉岁立,承神农之后,火生土,帝以土德,称王天下,号黄帝。」
《广黄帝本行记》「黄帝有子,各封一国,具中卷,总三十三氏,出黄帝之后。子孙相承,凡一千二百五十年。自黄帝己酉岁至今大唐广明二年辛丑岁,计三千四百七十二年矣。」
《系本》及《律历志》:「黄帝使羲和占日,常仪占月,臾区占星气,泠伦造历,吕大挠作甲子,隶首作算数。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。」
根据以上资料,可以得出结论,黄帝元年有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种不同。那么这是矛盾的还是相融的呢?
我们知道,黄帝历的元年是四甲子,即历法甲子年,按照以上资料记载,则颁布历法之时,黄帝已经在位三十八年。黄帝元年丁亥和己酉不同版本又是怎么回事呢?
其实这并不矛盾,因为按照数据推算可以发现,其干支和年数是完全符合的。
黃帝紀元  | 干支  | 在位  | 年齡  | 事件  | 
前51年  | 癸酉  | 
  | 1  | 降生  | 
前37年  | 丁亥  | 1  | 15  | 年十五,受封於有熊  | 
前17年  | 丁未  | 21  | 35  | 蚩尤起兵  | 
前16年  | 戊申  | 22  | 36  | 伐蚩尤,戰榆罔  | 
前15年  | 己酉  | 23  | 37  | 代神農氏王天下  | 
1年  | 甲子  | 38  | 52  | 王天下第16年作《調曆》  | 
62年  | 乙丑  | 99  | 113  | 鑄鼎,鼎成  | 
63年  | 丙寅  | 100  | 114  | 在位百年,實任75年,空位25年  | 
所谓黄帝元年丁亥,是指受封有熊国开始,当时还是诸侯国。
所谓黄帝元年己酉,是指打败蚩尤和榆罔后,成为天下共主开始。
所谓黄帝元年甲子,是黄帝历的开始,也是后世黄帝纪元的真正开始。
1、江苏同乡会《江苏》以西元前2491年为元年,此年为庚寅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2、道历以西元前2697年为元年,是年甲子,今年为4722年,也是通行最广的版本。不过可以通过日干支来校正是否正确。黄帝历以冬至甲子为始,4722年开始,已经历4721年,4721×365.25=1724345.25,按黄帝元法,4560年重复四甲子,但365.25并不符合回归年,故4560年需要调整36日减少,平均126-128年减少一日,4721年已调整37日,则1724345.25-37=1724308.25≈1724308。按测得的回归年计算也可,4721×365.242199=1724308.421≈17243081724308日再计算一共多少个甲子日和余数即可。1724308=60×28738余28,干支第28数是辛卯,第29数是壬辰。也就是4722年开始于冬至是壬辰日,但对照2024年冬至和冬至前后,与壬辰相差巨大,故4722版本排除。3、西晋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,革命党宋教仁版本采用西元前2698年为元年,此版本忽略了黄帝历以冬至开始,故把甲子年冬至起点,算出去年癸亥年去了,其余与4722年一样,同样排除。4、刘师培《黄帝魂》以西元前2711年为元年,此年为庚戌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5、南宋郑樵《通志》以西元前2747年为元年,此年为甲戌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6、赵国鼎《黄帝甲子纪年录》以西元前2997年甲子为元年。则今年为5022年。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检验。5021×365.24219978=1833881.08≈1833881。1833881=60×30564余41,干支第41数是甲辰,第42数是乙巳,但对照2024年冬至和冬至前后,与乙巳相差巨大,故5022版本排除。7、何中良《现代易学原理》以西元前3574年为元年,此年为丁亥年,按黄帝受封有熊是丁亥年,则作黄帝历是37年后甲子年,是为西元前3537年,则西元前3537年至今年为5562年。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检验。5561×365.24219978=2031111.8729≈2031112。2031112=60×33851余52,干支第52数是乙卯,第53数是丙辰。但对照2024年冬至和冬至前后,与丙辰相差五日,故何中良版本排除。8、班固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①以西元前3707年为元年,此年为甲戌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9、北宋邵雍《皇极经世书》以西元前3877年为元年,此年为甲申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10、北宋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以西元前3912年为元年,此年为己酉年。按黄帝于己酉年代神农氏而王天下,则15年后做黄帝历四甲子开始,是西元前3927年,则至今年为5952年。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检验。5951×365.24219978=2173556.3308≈2173556。2173556=60×36225余56,干支第56数是己未,对照2024年冬至和冬至前后,正是己未,符合,保留。11、李侃良以西元前4000年为元年,此年为辛巳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12、梁书民、许立新《中国远古帝王详细年表与疆域通考》以西元前4220年为元年,此年为辛丑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13、国家天文台赵永恒以西元前4377年甲子做黄帝历元年,则今年为6402年。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检验。6401×365.24219978=2337915.32079≈2337915。2337915=60×38965余15,干支第15数为戊寅,第16数为己卯。对照2024年冬至和冬至前后,与己卯相差巨大,故赵永恒版本排除。14、许顺湛以西元前4420年为元年,此年为辛巳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15、王大有《三皇五帝时代》以西元前4513年为元年,此年冬至后为己酉,则15年后是甲子年,是西元前4527年,至今年6552年。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检验。6551×365.24219978=2392701.6507≈2392702。2392702=60×39878余22,干支第22数是乙酉,第23数是丙戌。对照2024年冬至和冬至前后,与乙酉相差巨大,故王大有版本排除。16、蒋南华、吕伯祥以西元前4600年为元年,此年是辛巳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17、《晋书·律历志》以西元前4780年为元年,此年是辛巳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18、《春秋命历序》以西元前4950年为元年,此年是辛卯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19、《易纬稽览图》以西元前4970年为元年,此年是辛未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20、程道明《人性与社会发展》以西元前5000年为元年,此年是辛丑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21、《佛祖历代通载》以西元前5251年为元年,此年是庚寅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22、班固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②以西元前6078年为元年,此年是癸卯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23、董重光《上古中国历朝年代通考》以西元前6284年为元年,此年是丁丑年,不符合丁亥、己酉、甲子三个中任何一个,排除。以上所有版本中只有北宋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版本符合,但是《云笈七签》版本的黄帝元年至今不足六千年,根据《韩非子》记载,「今乃欲审尧、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,意者其不可必乎!」也就是尧、舜距离韩非子时代三千多年,而韩非子又距今二千三百多年,尧舜距今至少五千几百年,更何况黄帝呢?舜至韩非子就有三千年,何况黄帝呢,所以《云笈七签》版本也不符合记载。唯有西元前8997年元年,四甲子,至今年11022年是符合记载。11021×365.24219978=4025334.283≈4025334。4025334=60×67088余54,干支第54数是丁巳,第55数是戊午,对照对照2024年冬至和冬至前后,正是戊午、己未,符合。相差一日是平气法定气法及计算整数四舍五入的区别,无影响。且太阴月是符合4560年和9120年后甲子日为初一整数的。伏羲69532年,神农11650年,黄帝11022年02月07日,建寅阴历腊月廿七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