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焉支」是匈奴语吗
「失我祁连山,使我六畜不蕃息。失我焉支山,使我嫁妇无颜色 」《匈奴民歌》。
前文说到祁连山,那么既然祁连是天(乾)的分音词,那么同样出现在匈奴民歌里面的焉支山的焉支是匈奴语还是汉语呢?
焉支山,是祁连山的余脉,在祁连山北,山丹县内中部。
既然祁连山是天山的意思,那么焉支山在匈奴语中对应的是什么意思呢?
根据官方和史料解释,焉支是天后的意思,与祁连对应。
在史料中,匈奴对王后、王妃、诸王妻等都统称为「阏氏yān zhī」
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「高帝用陈平奇计,使单于阏氏,围以得开。」
《资治通鉴注》:「阏氏,音烟支」
《世说新语笺疏》:「匈奴传曰『王昭君号宁胡阏氏』。」
焉支山有什么特点呢,据记载当地盛产一种红蓝花,这种红蓝花蕴含一种色素,涂抹在脸上,可以让脸看起来非常红韵漂亮。
这里的女孩涂抹了这个之后,就比没有涂抹的看上去漂亮。当匈奴占领这个地方之后,匈奴诸藩王的妻子就从这一带选。
她们往脸上涂抹的这个东西,汉人就称之为胭脂。
胭脂这东西成为女人的战略资源。没有它,丑女如何掩盖自己的丑?
焉支山这地方被霍去病拿下之后,匈奴失去了胭脂的材料,所以民歌才唱曰:失我焉支山,使我嫁妇无颜色
《历代诗话》:「北方有焉支山,山多红蓝,北人采华染绯,取其英鲜者,作胭脂,妇人妆作颊色,鲜明可爱,然则燕支、焉支、胭脂、胭旨字皆可通用。」
失去了焉支山,我们(匈奴)出嫁的妇女脸上都没化妆的,丑得跟恐龙一样啊。
那么焉支本义是什么?是匈奴语吗?焉支山之前叫什么?
我们知道,河西走廊祁连山、焉支山一带,之前是月氏的地方,是被匈奴夺取之后才属于匈奴。
先秦之初,月氏强盛于匈奴,以致匈奴需要将王子冒顿作为质子留居月氏。
月氏后被匈奴攻破,大部分向西迁徙,就是大月氏。留在原地没有迁走的,就是小月氏。
「旧月支地,後匈奴居焉。」
其实焉支并非匈奴语,因为月氏(月支)就存在,焉支就是月氏的同音。
月氏,现代有一部分学者训音读ròu zhī。其实都不准确,应该读yǜo zhī。介于肉的古音rǜ和yan之间。
月氏,更早的文献称禺知、禺氏。
禺氏见于《逸周书·王会解》 :「北方台正东,高夷嗛羊,嗛羊者,羊而四角。独鹿邛邛,距虚善走也。孤竹距虚,不令支玄獏,不屠何青熊。东胡黄罴,山戎戎菽。其西般吾,白虎。屠州黑豹,禺氏騊駼。大夏兹白牛,兹白牛野兽也,牛形而象齿。犬戎文马,文马赤鬣缟身,目若黄金,名古黄之乘。数楚每牛,每牛者,牛之小者也。匈奴狡犬,狡犬者,巨身四足果。皆北向。」
《管子·轻重·乙篇》:「玉出于禺氏之旁山。」
《管子·揆度》:「至於尧舜之王所以化海内者,北用禺氏之玉,南贵江汉之珠。」尹知章作注:「 禺氏 ,西北戎名,玉之所出。」何秋涛《王会篇笺释》认为禺氏即月氏,王国维、徐中舒皆认同其主张。
禺知见于《穆天子传》:「己亥,至于焉居禺知之平。」岑仲勉认为焉居即义渠,禺知即月氏,义渠居于今武威一带,月氏居于今张掖一带,「焉居、禺知之平」即甘、凉二州富沃之平野。禺知、禺氏被视为西戎。
在古汉语中,yu和wu基本相通,如污、渝都是同音同义可通者。、
那么在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中还记载一个名称,乌氏,大抵也是月氏(禺知)的翻译。
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「秦穆公得由余,西戎八国服于秦,故自陇以西有绵诸、绲戎、翟、獂之戎,岐、梁山、泾、漆之北有义渠、大荔、乌氏、朐衍之戎。而晋北有林胡、楼烦之戎,燕北有东胡、山戎。」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又引《括地志》说:「乌氏故城在泾州安定县(即今固原城)东三十里,周之故地,后入戎,秦惠王取之,置乌氏县也。」
月氏分裂为大月氏向西的过程中,融合西域民族,曾形成不同的称谓及国家。
月氏(禺知)、乌氏、尉迟(于阗王族)、乌揭、乌兹(乌兹别克)、焉耆(乌耆)、龟兹(屈支、鸠兹)、饿支(木马突厥)等大抵都与月氏西迁留下的印迹有关。
大月氏在西域建立大夏国,大月氏中的贵霜翕侯建立贵霜国。当然还有嚈哒国。《北史·西域传》:「嚈哒国,大月氏之种类也,亦曰高车之别种。其原出于塞北。」
大夏、罽宾等国均是。杂宝藏经七曰:「月氏国有王,名栴檀罽尼吒,闻罽宾国尊者阿罗汉字祇夜多有大称名,思欲相见,即自躬驾,与诸臣从,往造彼国。」
清朝时期,哈萨克汗国分大、中、小三个玉兹。清文献中的右、左、西三部。
玉兹也是月氏(焉支)的遗留音译。
今中亚五国外加阿富汗、巴基斯坦一共七个斯坦国,地理上都属于历史上大月氏建立过的国家疆域。今仅留与月氏有近音国名的只有乌兹别克斯坦。
七个斯坦国(月氏西迁建立诸国之地)
最初的根源都是月氏(禺知)。
月氏(禺知)最初是什么意思呢?
其实《西游记》中的女儿国原型就是月氏。
《汉书·张骞李广利传》:「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,立其夫人为王。既臣大夏而君之,地肥饶,少寇,志安乐。又自以远远汉,殊无报胡之心。」
月氏有立女人为王的传统。
《隋书·西域传》:「挹怛(嚈哒)国,都乌浒水南二百余里,大月氏之种类也……兄弟同妻。妇人有一夫者,冠一角帽,夫兄弟多者,依其数为角」而与其相邻的国家则是:「兄弟同一妻,迭寝焉,每一人入房,户外挂其衣以为志。生子属其长兄。」都是与月氏人有关的女儿国。
不仅有立女人为王的传统,还有一妻多夫的传统。
中原曾有有女子国吗?
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「女子国在巫咸北,两女子居,水周之。一曰居一门中。」
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:「有女子之国。」
月氏(禺知)就是女子同音译词。
换言之,焉支山中的焉支,其实就是汉语女子的音译。
从河西出发,曾经的女子国(女王国)一路向西,在整个西域留下了痕迹。
随着时代和空间的变迁,后来的各个词汇早已忘记原本是女子之本义了。
伏羲纪元69230年,神农纪元11348年,黄帝纪元10780年。
建寅八月初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