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更换年號,年號的發明之國中國還有年號嗎?


蕐夓文朙中樞府 二七六二四九九年三月廿七
原創

西元2019年4月1日,日本公布了新年號「令和」,一時間成為中國網民的熱議話題,大多是關於「令和」依舊是來自中國古籍的相關話題,日本并沒能逃出中國古籍的龐大系統。之所以成為熱議,也與中國本土失去年號有關,畢竟年號的文化是中國進兩千年的文化產物,中國政府沒有使用年號,多多少少有些遺憾和失落。


那麼今天就來探索一下年號文化,以及中國還有年號在使用嗎?


年號的發明與九鼎有關


九鼎,亦即夏禹治水後鑄造了九鼎代表九州,鼎上刻有每州山川物產民俗等信息。九鼎作為華夏神器,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的國格。


黃帝作寶鼎三,象天地人。禹收九牧之金,鑄九鼎。皆嘗亨鬺上帝鬼神。遭聖則興,鼎遷于夏商。周德衰,宋之社亡,鼎乃淪沒,伏而不見。」(語出《史記·封禪書》)


九鼎.jpg

九鼎自夏朝開始,夏亡傳商,商亡傳周,九鼎一直被中央政權收藏在王室,擁有九鼎也代表政權的合法性。


夏后氏失之,殷人受之。殷人失之,周人受之。夏后、殷、周之相受也。」(語出《墨子·耕注》)


既然鼎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王權,則自然有人覬覦。「問鼎中原」的故事就是其一。


timg (22).jpg

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。楚王問鼎小大輕重,對曰:『在德不在鼎。』莊王曰:『子無阻九鼎!楚國折鉤之喙,足以為九鼎。』王孫滿曰:『嗚呼!君王其忘之乎?昔虞夏之盛,遠方皆至,貢金九牧,鑄鼎象物,百物而為之備,使民知神姦。桀有亂德,鼎遷於殷,載祀六百。殷紂暴虐,鼎遷於周。德之休明,雖小必重;其姦回昏亂,雖大必輕。昔成王定鼎于郟鄏,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周德雖衰,天命未改。鼎之輕重,未可問也。』楚王乃歸。」(語出《史記·楚世家》)


楚莊王到洛陽(周天子王畿),周定王派遣王孫滿接待,楚莊王參觀了周王室所藏九鼎,楚莊王野心勃勃,問鼎有多重。言下之意,楚國可以取而代之。王孫滿回答,王權在德不在鼎。意思是楚國無德,不配取而代之。


這便是成語「問鼎中原」的故事。可見鼎作為華夏重器,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無法比擬。


又秦國秦武王嬴蕩時代,年紀輕輕登基,血氣方剛,力大無窮。由於商鞅變法和秦武王的爹秦惠文王堅持用商君之法,使得落後的秦國迅速強大,有東出滅六國之志。



20160618071315_6a5e4a1c03461ad09e5738878026a3cb_2.jpeg

影視劇中秦武王嬴蕩舉鼎



秦武王登基三年,才二十三歲,跑到了洛陽,見到周天子的藏鼎,由於秦武王力大無窮,嬴蕩要舉一下鼎,結果把自己作死了。


武王有力好戲,力士任鄙、烏獲、孟說皆至大官。王與孟說舉鼎,絕臏。八月,武王死。」(語出《史記·秦本紀》)


後來周赧王時,秦國直接到洛陽洛陽取走九鼎。但另一說,九鼎被投于泗水之中。從秦漢之交的民間傳說來看,人們更相信鼎在泗水之中。


其後百二十歲而秦滅周,周之九鼎入於秦。或曰宋太丘社亡,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。」(語出《史記·封禪書》)


漢朝建立,並沒有獲得九鼎,因為秦朝滅亡,九鼎早就不知所蹤了。漢朝的統治者們,也期望著能找到九鼎。


孝文皇帝之時,趙人新垣平上言:周鼎亡在泗水中,今河溢通於泗水。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氣,意周鼎出乎?兆見弗迎則不至。於是文帝使使治廟汾陰南,臨河,欲祠出周鼎。人有上書告新垣平所言神器事皆詐也,於是下平事於吏,吏治,誅新垣平。夫言鼎在泗水中,猶新垣平詐言鼎有神氣見也。」(語出《論衡·儒增》)


話說漢文帝時,趙人新垣(姓新垣)平說九鼎在泗水之中,漢文帝就使人去撈,並沒有撈出,於是有人上書說新垣平亂說的,就誅殺了新垣平。


但是,到了漢武帝時代,偶然獲得了寶鼎,但當時已經難以辨認是不是九鼎之一了,但漢武帝還是非常高興,於是為了紀念這件事,有了獲鼎之年,也應是第一個年號元鼎。元鼎之前的年號為追加。


現代也有另說建元是第一個年號,但筆者認為邏輯不通,不可能漢武帝剛登基就發明了年號,除非登基之前早就有年號發明的想法,然而並不上奏貢獻給他父親,沒登基之前太子位尚且難保,如何有心思思考發明年號。


其夏六月中,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后土營旁,見地如鉤狀,掊視得鼎。鼎大異於眾鼎,文鏤毋款識,怪之,言吏。吏告河東太守勝,勝以聞。天子使使驗問巫錦得鼎無姦詐,乃以禮祠,迎鼎至甘泉,從行,上薦之。至中山,晏溫,有黃雲蓋焉。有麃過,上自射之,因以祭雲。至長安,公卿大夫皆議請尊寶鼎。」(語出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)


獲得寶鼎之後沒多久,大臣拍馬屁建議漢武帝封禪,於是就有了元鼎之後的年號,元封。


齊人公孫卿曰:「今年得寶鼎,其冬辛巳朔旦冬至,與黃帝時等。」卿有札書曰:「黃帝得寶鼎宛(侯)[朐],問於鬼臾區。區對曰:『(黃)帝得寶鼎神筴,是歲己酉朔旦冬至,得天之紀,終而復始。』於是黃帝迎日推筴,後率二十歲得朔旦冬至,凡二十推,三百八十年。黃帝僊登于天。」卿因所忠欲奏之。所忠視其書不經,疑其妄書,謝曰:「寶鼎事已決矣,尚何以為!」卿因嬖人奏之。上大說,召問卿。對曰:「受此書申功,申功已死。」上曰:「申功何人也?」卿曰:「申功,齊人也。與安期生通,受黃帝言,無書,獨有此鼎書。曰『漢興復當黃帝之時。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。寶鼎出而與神通,封禪。封禪七十二王,唯黃帝得上泰山封』。申功曰:『漢主亦當上封,上封則能僊登天矣。黃帝時萬諸侯,而神靈之封居七千。天下名山八,而三在蠻夷,五在中國。中國華山、首山、太室、泰山、東萊,此五山黃帝之所常遊,與神會。黃帝且戰且學僊。患百姓非其道,乃斷斬非鬼神者。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。黃帝郊雍上帝,宿三月。鬼臾區號大鴻,死葬雍,故鴻冢是也。其後於黃帝接萬靈明廷。明廷者,甘泉也。所謂寒門者,谷口也。黃帝采首山銅,鑄鼎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。黃帝上騎,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,乃上去。餘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龍髯,龍髯拔,墮黃帝之弓。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,乃抱其弓與龍胡髯號。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,其弓曰烏號。』」於是天子曰:「嗟乎!吾誠得如黃帝,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。」乃拜卿為郎,東使候神於太室。」(語出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)


自此,皇帝年號制度成熟,後世一直使用。周邊國家如日本、越南、朝鮮也模仿中國,使用年號。


年號的廢除


清朝滅亡時,革命黨使用黃帝紀元,而後又認為廢帝制要徹底,黃帝紀元也不行,於是改中華民國紀元,甚至連夏曆也廢除,使用西曆。


而後袁世凱復辟,有過短暫的年號,洪憲。

日本更换年號,年號的發明之國中國還有年號嗎?

袁世凱「洪憲」年號貨幣



直道國民黨退敗台灣,共和國建立,年號徹底廢除,共和國未立法使用年號,台灣殘餘依舊使用民國年號。


那麼,在中國大陸真的徹底失去年號了嗎?未必,有一個不紀年的年號一直在被民間使用。


「天運」年號研究


天運是年號嗎?天運還真是被多次使用過的年號。

明崇禎十年,密密教創立者張普薇在鉛山策動教徒起兵反朝廷。崇禎十一年正月起各地教徒也跟着起兵響應,三月初一日,張普薇與南豐的義軍匯合,改元天運,並繼續圍攻南豐。但到了四月就被增援的明軍剿滅,明軍俘殺了張普薇。


也就是說,最早的天運元年為崇禎十一年。


乾隆六十年,天地會首領陳周全起義,改元天運

日本更换年號,年號的發明之國中國還有年號嗎?

天地會天運年號木刻板




道光十二年,台灣張丙發動起義,改元天運


咸豐三年,太平天國佔領南京後,小刀會也響應起義,首領劉麗川占領上海,建立政權,國號明,年號天運,自稱大明國統理政教招討大元帥,後改稱太平天國統理政教招討大元帥。


timg (25).jpg


幾乎在整個滿清時期,起義團體都喜歡用「天運」年號,像是對反清達成的跨時空約定一樣。天運年號在中國民間普及開來,但天運年號隨著幾次起義的失敗,並不紀年,而是配合干支使用,如「天運甲子年」。


日本更换年號,年號的發明之國中國還有年號嗎?

孫文也使用過「天運」年號



按理說,天運年號在清滅亡後,也應該消失,緣何又在後來民間使用呢?探究這一點,其實有著非常敏感的政治原因。


日本更换年號,年號的發明之國中國還有年號嗎?

天運庚子年(西元1900年)致公總堂(今致公黨)的執照



天運年號經過滿清一代的民間普及,使得民間使用新年號的政治敏感時,天運可以恰如其分的曖昧不清。


比如,西元1949年五月還寫著「中華民國三十八年」,到了十一月,不少民間則既不敢使用民國年號,也不敢使用西元一九四九年,此時巧妙的使用「天運三十八年」,這個姿態是民間人士對改朝換代的敏捷反應,雙方不得罪,等著觀望。


到了天運三十九年甚至天運四十年,則絕大多數地區的民間人士可以大膽使用新政權公佈的公元紀年了,但是偏遠地區依舊曖昧使用天運年號至五十幾年。


這就結束了嗎?非也,有著幾千年年號文化的中國,似乎非常不習慣沒有年號的日子,天運年號又配合干支,在民間一直使用著。直道現在,民間的文書、墓碑、祭祀依舊使用著天運。當然,筆者從小寫過中元節祭祖文書,代代相傳使用的就是天運干支年。


換言之,在中國,年號並沒有徹底淡出視野,至今依舊使用的年號,天運。







0 評論 - 登錄 參與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