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昌帝君考


蕐夓文朙中樞府 二七六二五零二年二月初三
原創

文昌帝君考


文昌帝君,中国道教神仙体系中主管考试的神仙,历代备受考生学子的崇拜。夏历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的诞辰。


在道教神系里,几乎所有的神仙都有历史原型,并非凭空捏造。文昌帝君之所以被称之为帝君,又主管考试,系因历史上他真的曾经称帝,只是极少有人知道这个政权,更鲜有人知道推崇文昌帝君的原因。


文昌帝君考


上古时期,大禹治水,开凿导引涪江、嘉陵江之水入长江,大禹疏通河道曾在涪江的支流梓江河上游陈放河道淤泥,当地被称之为尼陈山,意为泥土陈放之山。尼陈山有大梓木,大禹准备凿梓木为独木舟,准备伐梓木,梓木不愿意,化为童子,被其责罚,后人又将此地称之为梓童,或梓潼。


《海录碎事》:「蜀记:昔夏禹欲造独木船,知梓潼县尼陈山有梓木,径一丈二寸,令匠者伐之,树神为童子,不伏禹,责而伐之。


《广物博志·卷四十》:「夏禹欲造独木船,知梓潼县尼陈山有梓木,径一丈二寸,令匠者伐之,树神为童子,不伏禹责而伐之。(蜀记)


《蜀中广记》:「蜀古志云,禹于尼陈山伐梓,其神化为童子,汉所为名县也。蜀晋之梓潼,西魏之潼川郡,理按此语出《翰墨全书》,《方舆胜览》引之。

这便是梓潼地名的由来。但《太平寰宇记》曰:「因县域东倚梓林,西枕潼水,而名梓潼焉。」意思是梓树林与潼水相交之地,故名梓潼。


潼水,就是梓江河。《方舆纪要·卷六十八》 梓潼县:「 潼江在 “县西四里。即梓潼水也,源出马阁山,南流入潼川州盐亭县境,下流入于涪江”。

QQ截图20220304222854.png

src=http___imgsa.baidu.com_baike_pic_item_ae51f3deb48f8c54b157953b33292df5e0fe7f19.jpg&refer=http___imgsa.baidu.jpg

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,西历373年,前秦又一次蚕食东晋,处在四川益州等地被前秦拿下。这一举动激起了当地原先晋人的不满。


文昌帝君考


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,西历374年五月,在梓潼的当地人张育,自称蜀王,与杨光一起建立反抗前秦的政权,张育宣布蜀国政权隶属于晋朝,奉晋朝为正朔。


六月,张育改元黑龙,称黑龙元年。


《太平御览》:「张育、杨光等起兵二万,以应巴獠,晋威远将军桓石帅众三万入据垫江。张育自号蜀王,称藩于晋。


《晋书》:「蜀人张育、杨光等起兵,与巴獠相应,以叛于坚。晋益州刺史竺瑶、威远将军桓石虔率众三万据垫江。育乃自号蜀王,遣使归顺,与巴獠酋帅张重、尹万等五万余人进围成都。


张育围困成都,前秦的天王苻坚派镇军将军邓羌率军五万讨伐,晋朝派兵支援张育。当年八月,前秦邓羌击败东晋援军,张育政权抵挡不住,在绵竹兵败,张育、杨光皆被前秦杀害。


《晋书》:「坚遣邓羌与杨安等击败之,育、光退屯绵竹。安又败张重、尹万于成都南,重死之,及首级二万三千。邓羌复击张育、杨光于绵竹,皆害之。


自此,益州之地又被前秦占领。张育、杨光等人作为反抗前秦侵略的英雄人物,被当地人建祠供奉。


张育祠建在梓潼,人称梓潼神。世代香火不断。


到了蒙元时期,元仁宗延祐三年(西历1316 年)封梓潼神张育为文昌帝君,司文事,主科举考试。至于为什么让他主管考试,也许是因为名字中含有教育的育吧。


文昌帝君考


文昌帝君身边的两童子,一为天聋,一为地哑,表示二人无法泄露考试题目,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。


被加封为帝君,似乎与曾经称蜀王身份相符合,反抗侵略虽然短暂且未成功,但英雄总不被遗忘,走向神坛也是另一种成功吧。


《玉海》中收录历代年号,也收录了张育政权的黑龙。

《玉海·龙》:「黄龙【汉宣帝、吴孙权、梁叚子璋】,青龙【魏明帝、燕兰汗、赵石鍳】,白龙【南汉刘防】,黑龙【蜀张育】,神龙【唐中宗】,景龙【唐睿宗】,龙汉【道经】,龙朔【唐髙宗】,龙纪【唐昭宗】,龙飞【凉吕光】,龙升【夏赫连勃勃】,龙德【梁均王】,龙启【闽王鏻】,龙兴【上】


表示文昌帝君标志性的建筑为文昌阁、文昌楼(文昌塔为谬误,华夏并无坟墓塔的崇拜。)


文昌帝君考

扬州标志性地标建筑文昌阁


文昌帝君黑龙一六四九年,共和国七十三年,二月初三日子时初刻。


2 評論 - 登錄 參與評論
搵真務實 兩年前
1
正本清源,好!
似兰馨香 兩年前
2
👍 👍 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