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武大帝世家史


蕐夓文朙中樞府 二七六二五零零年臘月初一
原創

副标题:论武当山与太行山、秦岭、峨眉山的关系





目录

 

引言

一、武当山与真武大帝之渊源

(一)净乐国

(二)净乐国的原型古麋国

二、麋国源流

(一)夏朝后裔姒姓微国

(二)姒姓微国与子微国源流不同

三、糜国迁徙历史

(一)夏朝后裔微国故地

(二)遭遇商朝打击西迁太行山

(三)西迁过黄河抵渭河中游南

(四)越秦岭过汉水抵锡穴

(五)再度南迁过长江抵洞庭湖

(六)西迁庸再迁蜀地

(七)分支南迁云南境内

四、真武大帝家族及其影响

(一)颠沛流离的夏王后裔

(二)武当因真武而名

(三)永乐帝以真武之名靖难

五、结语

参考文献




引言


真武大帝,又称玄天上帝、佑圣真君、玄武大帝。迨宋太祖建宋,以其避讳先祖赵玄朗而改玄为真,后世称真武大帝。系道教北方之守护神,湖北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,信众影响巨大,名播全球华人。


真武大帝之信仰由来已久,先秦有载,然其身份扑朔迷离,近代甚有学者认为杜撰虚拟,或曰四象玄武神格化,其说纷纷,其论杂陈。今以考据诸典籍,详述真武大帝及武当山与华夏大地脉络史,以飨读者。




一、武当山与真武大帝之渊源


众所周知,真武大帝的道场是武当山,然其具体是何渊源,以道教典籍记载为之展开分析。


(一)净乐国


传说在天之涯海之角,有个国家名叫净乐国,净乐国国王勤政爱民,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,百姓安居乐业,社会风气良好。王后名曰善胜,贤淑善良,知书达理,深受百姓的爱戴。


在道教描述中,净乐国是久远仙界的国度。《道门科范大全》:「年纪开皇,国称净乐。阳精效瑞,觉孕秀之非常;素魄载圆,表诞弥之过历。降灵紫殿,毓德青宫。豁达不羁,肆神灵於天纵;清真自乐,视富贵以云浮。行满武当,身飞璇极,遵玉皇之妙教,镇朔易之遐方。」真武大帝就诞生在这样的国度。


真武大帝其父净乐国王,其母妙祥天主,也称善胜王后。真武七岁时,去太和山(武当山)修行,历经四十二年,功成冲举,位镇北方,为玄天上帝。


(二)净乐国的原型古麋国


净乐国,是后世道教理论家们托古而杜撰出来的国度。但净乐国并非完全无根,其原型便是春秋时的麇(jūn)国、麇鹿国,也称麋(mí)国。


净、麇谐音,依照麇国为原型,缔造了净乐国。元代刘道明《武当总真集·序》:「武当山先名太和,中古之时,天地定位,应翼轸角亢分野,玄帝升真之后,故曰非玄武不足以当之,故名焉。考之图经,即上古麇地。谓人民朴野,安静乐善,虽曰麇鹿,犹可安居。


武当山并非后来才有的名,实际上在先秦已有此名,秦代已设武当县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「取武当山以为县名。」武当县属于秦朝南阳郡。


麇国故地就在武当山旁边的郧阳一带,古称均州。均州得名来来源于麇国。麇国之所以叫麇国,是因为当地有一种动物麇鹿,也就是麝,著名的一味中药麝香就是来自麇,和麋鹿相似但无角。


麇国是个小国,大概疆域西北望秦国,南接楚国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,汉水中上游,北与湖北郧西遥遥相望,东包括郧阳、竹山,西至旬阳五条岭。


真武大帝世家史




二、麋国源流


麇国也称麋国,说起称麋国的原因,与它多次迁徙有关,且在麋国之前就已经成眉(古音mí)国,更早称微,系姒姓夏朝后裔封国。


(一)夏朝后裔姒姓微国


微国,最早建立在今山东微山湖之滨,梁山之麓,微山湖地名的由来。大抵是夏朝宗室的分支封国,离夏都并不遥远,起到拱卫夏都的职责。


商汤克夏,微国并不服气,所以遭到了商朝的重点“关照”。商朝上甲微时期,针对微国战争,微国本就羸弱,无法与强大的商朝抗衡,被打败后放弃祖地,向西逃到了太行山之麓,潞城一带。重建之后依旧称微国,此时与商朝结下世仇。


(二)姒姓微国与子姓微国源流不同


在商朝晚期,在微国的故地,分封了子姓微国,也就是商朝三仁的微子启。微子启,他是殷商末代帝王商纣王的庶兄,还有个身份是周朝宋国的开国之君。其实这并不正确,微子启起初的封国就叫微国,是在姒姓微国的故地上重建的子姓微国,所以二者源流不同。


src=http___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_q_70,c_zoom,w_640_images_20200214_4bec4d495846412dad1d9005f71140e7.jpeg&refer=http___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jpg


微子启初封之时,只是子爵,所以称为微子启。是商王帝乙将微国故地封给了自己的庶长子启,建立子姓微国。


那微子启又是如何称为周朝宋国的开国之君的呢?


微子启受封之时,商朝面临大动荡,帝辛又征伐,西边的周国势力越来越大,归附的诸侯也日渐增多。当商朝风雨飘渺之际,微子启抛弃了商朝,主动选择与周武王站在一个阵营。


《吕氏春秋·诚廉》:「(武王)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启于共头之下,而与之盟曰:‘世为长侯,守殷常祀,相奉桑林,宜私孟诸。’」周武王派遣召公与微国在共头山结成政治军事联盟,盟约承诺让微国世世代代当诸侯之长,奉守殷商祭祀,允许你供享桑林礼乐,把孟诸(今河南商丘东北一带)作为你的私人封地。这段记载说明武王伐商之前曾与微子启签订过盟书和口头承诺,前提自然是微国倒戈反商帮助武王伐纣。


而《荀子》则记载了微子启是在战场上倒戈相向,被周武王封在宋。「武王怒,师牧野,纣卒易向,启乃下,武王善之,封于宋」。


儒家把微子启称赞为弃暗投明,商朝三仁之一。但毛主席的看法不一样,毛主席认为微子启是内应、汉奸。与孔子的看法大不一样,当然微子启是孔子的直系祖先,大抵也不会对其批判吧。


武王定天下后,把帝辛的儿子武庚依旧封在朝歌,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商国。武庚反周后,向北重建过邶国。邶国受到了周朝派遣的三监监视,但周武王驾崩后,武庚联合三监反周,最终被周公旦平叛。平叛后成王重封,划出殷商旧地的一部分建立宋国,由微子启的侄子稽任国君,同时将微国并入宋地。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「微子开(启)卒,立其弟衍,是为微仲。微仲卒,子宋公稽立。


所以宋国的开国国君当从宋公稽开始,之前的是微国,并不是宋国。而且宋国爵位也升级为公爵。


src=http___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_images_20180114_bd9b610427bf456eaf0f00cf4127cc35.jpeg&refer=http___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jpg


此所谓子姓微国与姒姓微国源流不同。




三、麋国迁徙历史


微国在被商朝打压被迫迁徙后,从此与商朝结怨,后续又不断遭遇商朝打压,使得微国走上一条不断迁徙之路,迁徙范围波及半个中国,可谓影响深远。


(一)夏朝后裔微国故地


姒姓微国故地大抵在今山东微山湖、梁山之旁,面积不算大,属于小国。后来的子姓微国在其基础上重建,后建宋国,微国纳入其中,由宋国的范围可以,原姒姓微国并不大。


QQ截图202101-10232252.png


(二)遭遇商朝打击西迁太行山


姒姓微国遭遇商朝上甲微战争后,失败而被迫离开祖地,向西迁徙到了太行山之麓,潞城一带。但商朝并没有打算放过微国,依旧打压。


《太平寰宇记》:「潞城县下有微子城,在县东北二十里。」微国属于流浪逃亡到了此地,姑且得到了安身之地,此地境内还有赤狄潞国、蚩尤后裔黎国,生存环境并不好,中原来的微国与赤狄相处艰难,商朝还没打算放过微国。由于仇怨甚大,微国与商朝之间还是战争不断。到了商朝二十六代商王廪辛时,对微国打击最为沉重,派小臣垟伐微,战争中俘获了微国国王,并杀了祭祀。微国在太行山也待不下去了,不得不再次向西迁徙。


(三)西迁过黄河抵渭河中游南


微国残余向西渡过黄河,在今陕西眉县一带立国,因此微国也被称为眉国。并逐渐以眉为氏,称眉微。


由于眉地就在秦岭北麓,太白山下,与周国不远,于是投靠周国。周国伐商的时候,有共同的敌人,微国对商 恨之入骨,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加入伐纣大军。


《尚书·牧誓》:「王曰:‘嗟!我友邦冢君,御事: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亚旅、师氏、千夫长、百夫长,及庸,蜀、羌、髳、微、卢、彭、濮人。称尔戈,比尔干,立尔矛,予其誓。’


这一篇动员令是周武王号召天下诸侯起兵反商,其中就有微国,称之为牧野八师。彼时周国与微国是同仇敌忾,关系亲密。微国能做伐商八师之一,证明实力尚存。


微国虽然帮助周国灭了商朝,周朝也正是册封微国,继续封在眉地,周王畿附近。由于微国是异姓之国,又立周王畿太近,逐渐的,周王室不放心,不能容忍微国,于是西周时期多次讨伐微国,微国皆委曲求全。


据《乖伯簋》铭文载:「王命益公征眉敖,益公告至,二月眉敖至见,(献帛)。」周王令益公讨伐眉(微)国,益公发布讨伐檄文,二月,眉国国君眉敖请降,献上布帛珍宝。有此可见微国此时以眉为氏。


QQ截图202101110-00330.png


尽管微国为了想安稳的生存在周王畿附近,向周朝百般讨好,但结局仍不容乐观,最后微国不得不再次选择迁徙,这次他们选择了南迁。


(四)越秦岭过汉水抵锡穴


《乖伯簋》是西周中期以后的铜器,也就是这个时候微国开始南迁。微国南迁的路比之前迁徙的路更难了,因为要翻过茫茫秦岭,顺着汉水东南下,又翻越神农架北部,抵达锡穴这个地方,终于选择在这安定下来。由于当地有一种动物麇,于是开始以麇国自称,替代了微国称号。


麇国稳定下来,已经是春秋时期,在这里虽然强敌不那么多,但南边有个大国楚国,是个不小的威胁。


锡穴之地本是庸国的地盘,微国选择投靠庸国,做庸国的附属国兼联盟。庸国给予微国地盘,颇为仗义,因为庸国祖先和微国祖先曾一统参与伐商,有同袍之义。


彼时庸国地盘还算大,大抵要对付南方的楚国,所以收留微国也是为了结盟成为对抗楚国的团队。


也就是西周末时,麇国的某一代国王生下一儿子,儿子七岁入境内的太和山修行,历经四十二年,修道成功升真,人称玄武君,太和山也因非玄武不足以当之,故名武当山。这位麇国太子,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。


(五)再度南迁过长江抵洞庭湖


春秋初,楚国与庸国经常发生战争,而麇国是庸国的同盟,又感念收留之情,每每与庸国并肩抗楚,楚国对麇国欲除之而后快。


楚国自楚武王后,国力大增,庸国成为楚国蚕食的对象,庸国疆域不断缩水。到了春秋中期,庸国已无暇自保,麇国不得不听从楚国调遣。但麇国并非真心归附楚国,所以每每反复,楚国对麇国恨之入骨。


《左传·文公十年》:「厥貉之会,麇子逃归。」也就是西元前617年,楚王纠集了几个国家在厥貉会盟,打算攻打宋国。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,麇国国君悄悄跑了,并不想参与楚国伐宋之事。「陈侯,郑伯,会楚子于息,冬,遂及蔡侯,次于厥貉,将以伐宋


麇国国君会盟跑了,导致第二年楚国攻打麇国以泄愤。《左传·文公十一年》:「十一年,春,楚子伐麇,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,潘崇复伐麇,至于钖穴。


麇国虽然遭到了楚国的重创,但并没有亡国。五年后,楚国遭遇饥荒,庸国趁机反抗楚国,此时麇国也参与伐楚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六年》:「楚大饥,戎伐其西南,至于阜山,师于大林,又伐其东南,至于阳丘,以侵訾枝,庸人帅群蛮以叛楚,麇人率百濮聚于选,将伐楚。


不幸的是,楚国纠集了秦国、巴国和群蛮帮忙,直接让庸国灭亡了。麇国不载史籍,估计也是灭亡了。所以麇国亡于西元前611年。


麇国灭亡后,楚国将麇国之人发配迁徙到千里之外的湖南岳阳,洞庭湖之滨。今岳阳东三十里里有麋城遗址。由于麇(jūn)国又称麋(mí)国,当地古音麋与梅同音,故当地梅子市、梅溪便是麋同音转化。


更往南的湖南衡阳有麇城路,似乎麇国其他分支留下的地名。


(六)西迁庸再迁蜀地


另一部分麇国遗民不愿降楚,翻越神农架、大巴山逃到蜀地,恢复眉国旧称自称眉人、麋人,活动在在眉山市、峨眉山,留下了地名。四川音眉读作(mí),眉(mí)毛、怪眉(mí)日眼等四川音至今依旧如此。


所以麇国(麋国、眉国、微国)最终在四川峨眉留下了烙印。


真武大帝世家史


峨眉山最早的有记载的武学祖师,战国时人司徒玄空,人称白猿祖师。

《峨眉山志》记载,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,姓白,名士口,字衣三,仿山中灵猴的姿态创峨眉通臂拳。

因其爱穿白衣,弟子尊称其为白猿祖师。


(七)分支南迁云南境内


还有一部分眉人继续南下,到了云南,在今大姚县的麇人仍称微。微人从山东出发,数次迁徙,历经夏商周,走出了悲壮的流亡之路。最终留下了与微眉相关的地名。




四、真武大帝家族及其影响


(一)颠沛流离的夏王后裔


真武大帝的家族,系夏王后裔,历经数次迁徙,颠沛流离,其毅力非常,坚韧不拔。数次亡国又数次复国,最终生存了下来。比起先秦被灭掉的诸多部族,微国后裔能生存下来,与其顽强的毅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。


真武大帝世家史


很难想象,中国腹地那么多名山大川,竟然都因为一个家族的迁徙史而关联在一起。其中眉山、武当山更是与眉人命名有直接关系。


(二)武当因真武而名


武当山,原名太和山,玄武大帝(真武大帝)修道升真后,非玄武不能当之而名曰武当山。秦代以武当山而设立武当县。历代朝觐真武大帝,使得武当山名气很大。而明朝的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,更使得武当山成为皇家道场。



(三)永乐帝以真武之名靖难


永乐帝以靖难之名发起的起兵,对外宣称尊崇真武大帝的意思,受真武大帝的庇护,故而称帝后大修武当山,来彰显靖难称帝合法性。北修皇宫、南修武当,同时进行。使得武当山的道场规格和等级成为历代之最。建成竣工,永乐帝更是亲手撰写「天元净乐宫」匾额,送达武当山。


永乐帝让人给真武大帝绘像时,谁也没见过真武大帝,绘出的真武像均遭到不满。终于一个画师揣摩出永乐帝的用意,按照永乐帝的样子绘出标准真武像,永乐帝非常满意,于是按照绘像塑造了真武铜像。故民间有「真武神,永乐像」的说法。


真武大帝世家史


真武大帝世家史


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群是明代皇宫建筑的活标本。是研究明代建筑的直接文物。北京故宫由于多次失火,清朝重修,规格和细节都有所调整,并不是明代建筑的样子。武当山建筑提供了明代皇宫建筑的标本。




五、结语


真武大帝的信众基础很大,然其不明真武大帝渊源者甚,净乐仙国源于麇国的古说法,各方面都能得到证实,所谓净乐治麇。然谁能想到,麇国的背后有着一部悲壮的族群迁徙史,贯穿了半个中国的名山大川,历经磨难,最终在华夏大地扎根繁衍生存,又何尝不是一场修道呢?


完成这些壮举的,是真武大帝的家族,夏禹王的直系后裔,与其祖先夏禹王一样,涉足九州大地,为天下万民治水,为族人开拓生存环境,同样的伟大且壮美。




参考文献

《史记》

《太平寰宇记》

《水经注》

《吕氏春秋》

《左传》

《尚书》

《大岳太和山志》

《武当总真集》

《正统道藏》



共和国七十一年冬月廿八日





12 評論 - 登錄 參與評論
fq1214 三年前
1
学习了
fq1214 三年前
2
谢谢宫主大文
金山 三年前
3
👍 史诗级
日月星辰 三年前
4
学习了
云浪彩衫巍 三年前
5
一游味未盡,待得千萬味。
风幽天下_945 三年前
6
公主啥時候組織大家去武當現場講解一番
刘述仁 三年前
7
如饮甘泉!
无为 三年前
8
衡山县麇城路
中國風 三年前
9
認真學習一下。
影一 三年前
10
对真武祖师的了解更深了呢~
德德 三年前
11
学习了
玉清道人 兩年前
12
轉發走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