纠正上古历史(连载1)夏禹父亲真的是鲧吗


蕐夓文朙中樞府 二七六二五零五年八月初九
原創

第一篇:夏禹父亲真的是鲧吗

在《史记》体系里,大禹治水之前是他父亲鲧治水失败被杀,帝启用禹治水成功,最后代替了舜继承天子位建立了夏朝,真实情况是这样吗?
纠正上古历史(连载1)夏禹父亲真的是鲧吗
《史记·夏本纪》:「当帝尧之时,鸿水滔天,浩浩怀山襄陵,下民其忧。尧求能治水者,群臣四岳皆曰鲧可。尧曰:“鲧为人负命毁族,不可。”四岳曰:“等之未有贤于鲧者,愿帝试之。”于是尧听四岳,用鲧治水。九年而水不息,功用不成。于是帝尧乃求人,更得舜。舜登用,摄行天子之政,巡狩。行视鲧之治水无状,乃殛鲧于羽山以死。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。于是舜举鲧子禹,而使续鲧之业。
鲧是谁呢,按照《史记》说法是颛顼儿子。「夏禹,名曰文命。禹之父曰鲧,鲧之父曰帝颛顼,颛顼之父曰昌意,昌意之父曰黄帝。禹者,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
按照这个世系描述,那是非常奇怪的。因为按照《史记》五帝世系,完全不符合正常人寿命即逻辑,禹继承舜帝,舜是黄帝八世孙,而禹只是黄帝玄孙。
纠正上古历史(连载1)夏禹父亲真的是鲧吗
另外,按照《竹书纪年》,鲧如果是颛顼儿子,那么他简直超常待机。
颛顼帝二十岁登基,登基三十年后生鲧。「三十年,帝产伯鲧。
颛顼在位七十八年崩,此时颛顼九十八岁,鲧四十八岁。
然后是帝喾继位,帝喾在位六十三年崩,传帝鸷,帝鸷在位九年传帝尧。此时鲧年龄48+63+9=120岁。
帝尧在位六十一年,命鲧治水。「六十一年,命崇伯鲧治河。六十九年,黜崇伯鲧」。也就是《史记》中说的鲧治水九年失败,「九年而水不息,功用不成」。然后罢免了鲧。
让鲧开始治水时,鲧的年龄120+61=181岁。罢免鲧时鲧的年龄189岁。
尧帝是什么样的决定会让一个高龄181岁的老人去治水的?
尧帝在位100年(或98年)崩,此时鲧年龄189+31=220岁。
尧帝崩后舜帝「行视鲧之治水无状,乃殛鲧于羽山以死」,就算在舜帝元年杀鲧,那么此时鲧221岁。
又《全上古三代文》:「鲧殛死,三岁不腐,副之以吴刀,是用出禹」。此时鲧224岁生禹。
纠正上古历史(连载1)夏禹父亲真的是鲧吗
按照这套年表史是不是非常奇怪,鲧能活那么久?
还有个矛盾,夏禹治水到底是尧帝时还是舜帝时?因为尧帝六十九年时,鲧治水失败被罢免,难道就不管洪水了?等舜帝继位了诛杀了鲧再启用禹治水,灾情能不管不顾那么久吗?

《孟子·万章上》载:「昔者舜荐禹于天,十有七年,舜崩。」 《今文尚书》载:「舜生三十征,庸二十,在位五十载,陟方乃死」。说明舜在位50年,而逆推17年开始举荐禹,也就是舜三十三年。

舜杀了鲧后,又等了三十三年才让禹治水。灾情空白了多久呢,空白了尧帝晚年31年和舜帝33年,合计64年。这合理吗?
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漏洞百出的记载,还被《史记》纳入呢?原因就在于,禹这个人历史上不止一位,《史记》混淆了尧帝时禹和夏朝开国君主禹。这一混淆还把尧舜本是二千多年王朝极度压缩为几十年。

历史上治水的大禹,有三位,第一位是黄帝时代禹,第二位是尧帝时代禹,第三位是夏朝开国君主禹。

古禹1.png
为什么黄帝距今一万多年而非五千年呢

云笈七签》或《广黄帝本行记》:「按遁甲开山图曰:“禹,得道仙人也,古有大禹,女娲十九代孙,大禹寿三百六十岁,入九嶷山,仙飞去,后三千六百岁,尧理天下,洪水既甚,人民垫溺,大禹念之,乃化生于石纽山泉。女狄暮汲水,得石子如珠,爱而吞之,有娠,十四月生子,及长,能知泉源,代父鲧理洪水,三年功成。尧帝知其功如古大禹知水源,乃赐号“禹”。

为什么在《广黄帝本行记》提到古之大禹呢,这说明所谓得女娲十九代孙大禹是黄帝时代人,是最早治水的禹。古禹死后3600多年,尧帝时代,古禹转世治水,尧帝知其功如古大禹知水源,乃赐号“禹”。

说明转世是神话虚构,如古大禹知水源,赐号禹才是历史,也就是尧帝时代的大禹,这位大禹治水不是等舜帝时,而是就在尧帝时。

第三位大禹才是在舜帝末年治水的大禹,禹也不是他名字,应该也是如古之大禹,称为大禹。为什么呢?因为夏朝大禹在各种版本记载中明确专门记载了他的名字叫文命,所以禹不是名而是称号。

《史记·夏本纪》:夏禹,名曰文命。」如果禹就是名,就不会记载名曰文命。夏禹的儿子启,就是名,所以没有专门说启名某某,说明启不是称号。

所以《史记》混淆了尧帝时的禹和夏朝君主禹,把尧舜二朝叙述为个人而不是朝代,把尧舜二千多年历史压缩为百十来年。

而治水失败的鲧更不可能是夏禹的父亲。当然鲧也不太可能颛顼的儿子,还活到了尧帝时代。

并且,结合《山海经》和《史记》,鲧还是不同的身份。

《史记·夏本纪》:「禹之父曰鲧,鲧之父曰帝颛顼,颛顼之父曰昌意,昌意之父曰黄帝。禹者,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

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:「黄帝生骆明,骆明生白马,白马是为鲧。

鲧到底是黄帝孙子还是颛顼儿子呢?

结合史料,可以得出一个推论,鲧或许根本不是人名,而是一个官职,如同共工、河伯、祝融、后土、后稷一样是官职。

鲧名.png

鲧,从鱼从系,当成官职理解,大概就是管理河流水系生态的官职,如同今天的长委会(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)、黄委会(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)。

黄帝生骆明,骆明生白马,白马是为鲧。」说明最早在黄帝时代已经设立了这个官职,且这个官职长期驻扎在江河上游,也就是今天青藏高原、四川西部、陕西西部等。

那么,白马鲧的后人繁衍生息,极有可能就是后来的白马氐。秦朝是白马氐内附的那个白马氐。

白马氐.png

舜帝王朝末年,举荐文命治水,重新继承了祖上的职业,所以「鲧复生禹」。

鲧又是如何被塑造成夏禹的父亲的呢?大概是误解了《礼》的记载。

《礼》:「《祭法》曰: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,祖颛顼而宗尧;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,祖颛顼而宗禹;殷人禘喾而郊冥,祖契而宗汤;周人亦禘喾而郊契,祖文王而宗武王。

夏朝祭祀体系中,禘黄帝、祖颛顼、郊鲧、宗禹。这其实是上古王朝的标准祭祀,禘是必须认可的血脉和文化共祖,祖是这个王朝始封或肇创者,郊是这个王朝中兴者,宗是正式开国君。

把祖颛顼理解错误认为是禹的祖父,加上鲧腹生(复生)禹的记载,所以鲧就成了父亲。

鲧只是夏朝的祖上,在颛顼时首次被册封,所以祖颛顼。而这位血脉祖先鲧,大概就是白马鲧,符合禹出西羌、西戎、氐羌的记载。

至于黄帝时代那位禹,应该就是禺强。同音字误记的现象在先秦比较常见。比如商朝开国君主商汤,自周朝以来一直叫商汤,但根据出土商代甲骨文得知,真正名字是唐,被同音误记为汤。

《庄子·大宗师篇·释文》和《列子·汤问篇》张湛注引《大荒经》曰:「海之神,名曰禺强,灵龟为之使。是说夏民族的远祖禺强即禺京,是灵龟的化身。

禺强是黄帝王朝中期时代的君主,治水有功。神话中被封海神禺强统治北海。

所以鲧其实是个官职,不是夏禹的父亲,而禹至少有三位。《史记》混淆了禹,导致尧舜王朝极度压缩。


史记或竹书体系

真史

夏禹父亲

水系官职

帝王

古唐王朝开国帝

帝王

古虞王朝开国帝

1

无记载

黄帝王朝治水禺强(禹强)

2

尧时治水鲧儿子混淆夏禹

尧时治水赐号禹

3

尧时治水鲧儿子混淆夏禹

姒文命称号禹

昊國書局黃帝10782年曆轉曲4.jpg
唐尧王朝222年,虞舜王朝1335年。尧帝时治水禹距夏禹1500年左右。
黄帝纪元11022年10月11日,阴历八月初九,西历9月30日。
冯至昊


0 評論 - 登錄 參與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