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羲之書樂毅論》之再版過程


蕐夓文朙中樞府 二七六二四九九年四月初一
原創

王羲之,有書聖之稱,舉世聞名的作品《蘭亭集序》,被稱之為「天下第一行書」,故隋唐之際皆習王氏之書,和他兒子王獻之並稱「二王」,後世多以書法承襲二王為傲。


然而《蘭亭集序》原本失傳,或言陪葬在唐太宗昭陵,或言在唐高宗乾陵,或言在民間,總之是失傳了。今能看到的《蘭亭集序》是唐馮承素的神龍本摹本。

《王羲之書樂毅論》

唐馮承素神龍本摹本


王羲之行書為世人所熟知,然而他的楷書極少見到,特別是小楷。今存世的王羲之小楷並不多,《樂毅論》為其精品之一。


《樂毅論》是三國時期魏夏侯玄(字泰初)撰寫的一篇文章,文中論述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及其征討各國之事。傳王羲之抄寫這篇文章,是書付其子官奴的。


唐朝初年,《樂毅論》入於內府,曾經褚遂良檢校鑑定,認定為真跡。褚氏著錄內府所收王羲之書跡,為 《右軍書目》,列《樂毅論》為王氏正書第一,並註明「四十四行,書付官奴」。唐太宗最為寶重的書跡是《蘭亭序》與《樂毅論》。唐內府收藏的《樂毅論》,最初摹拓分賜大臣是在貞觀年間。

《王羲之書樂毅論》之再版過程

《王羲之書樂毅論》之再版過程

3.jpg

4.jpg

5.jpg

6.jpg

7.jpg

8.jpg





《王羲之書樂毅論》墨拓本


01.jpg

05.jpg

05.jpg

05.jpg

《王羲之書樂毅論》之再版過程

06.jpg

07.jpg

《王羲之書樂毅論》之再版過程



昊國書局再版修復本

QQ截图20190505121708.jpg


微信图片_20190505122158.jpg

《王羲之書樂毅論》之再版過程

微信图片_20190505122209.jpg

《王羲之書樂毅論》之再版過程

微信图片_20190505122216.jpg


附:

《樂毅論》原文

夏侯泰初

世人多以樂毅不時拔莒即墨為劣是以敘而論之。夫求古賢之意,宜以大者遠者先之,必迂廻而難通,然後已焉可也,今樂氏之趣或者其未盡乎,而多劣之。是使前賢失指於將來不亦惜哉,觀樂生遺燕惠王書,其殆庶乎機,合乎道以終始者與,其喻昭王曰:伊尹放太甲而不疑,太甲受放而不怨,是存大業於至公,而以天下為心者也,夫欲極道之量,務以天下為心者,必致其主於盛隆,合其趣於先王,苟君臣同符,斯大業定矣。於斯時也,樂生之志,千載一遇也,亦將行千載一隆之道,豈其當時,止於兼併而已哉,夫兼併者非樂生之所屑,強燕而廢道,又非樂生之所求也。不屑苟得則心無近事,不求小成,斯意兼天下者也。則舉齊之事,所以運其機而動四海也,夫討齊以明燕主之義,此兵不興於為利矣。圍城而害不加於百姓,此仁心著於遐邇矣,舉國不謀其功,除暴不以威力,此至德令於天下矣;邁全德以率列國,則幾於湯武之事矣,樂生方恢大綱,以縱二城,牧民明信,以待其弊,使即墨莒人,顧仇其上,願釋干戈,賴我猶親,善守之智,無所之施,然則求仁得仁,即墨大夫之義也,任窮則從,微子適周之道也,開彌廣之路,以待田單之徒,長容善之風,以申齊士之志。使夫忠者遂節,通者義著,昭之東海,屬之華裔。我澤如春,下應如草,道光宇宙,賢者托心,鄰國傾慕,四海延頸,思戴燕主,仰望風聲,二城必從,則王業隆矣,雖淹留於兩邑,乃致速於天下,不幸之變,世所不圖,敗於垂成,時運固然,若乃逼之以威,劫之以兵,則攻取之事,求欲速之功,使燕齊之士流血於二城之間,侈殺傷之殘,示四國之人,是縱暴易亂,貪以成私,鄰國望之,其猶犲虎。既大墮稱兵之義,而喪濟弱之仁,虧齊士之節,廢廉善之風,掩宏通之度,棄王德之隆,雖二城幾於可拔,覇王之事,逝其遠矣。然則燕雖兼齊,其與世主,何以殊哉?其與鄰敵,何以相傾?樂生豈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?顧城拔而業乖,豈不知不速之致變(哉),顧業乖與變同,由是言之,樂生之不屠二城,其亦未可量也。




0 評論 - 登錄 參與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