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改错-也(连载0003)
蕐夓文朙中樞府
二七六二五零一年四月廿六
原創
《说文·乁部》:「也,女阴也。象形。羊者切。,秦刻石也字。」
《说文》把也字解释成女阴,并说那是象形。说文字头采用秦篆,从秦篆看字形有点像,就解释成女阴,未免太过牵强。
也门,阿拉伯半岛南端的国家。当初Yemen翻译成也门,于右任等人根据《说文》的解释后,坚持改成叶门。认为也字是女阴,再加上门,太过于不雅形象。于是今天台湾那边还称叶门。
《一人之下》里面有个王也道长。有个女星张也。如果也字是女阴,那这人名有点尴尬啊。
不过是不是女阴呢?且看分析。
按照秦篆,与也字相近的还有它、心等,难道都解释成女阴?


秦系也字。
楚系也字。
春秋周系金文也字。


故《金文编》认为也就是它大抵是基于此。
另外,马王推出土汉隶帛书的地字,也是从土从它。

再看也字,其实就是糸少了一个疙瘩。
《易》曰:「上古结绳以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,百官以理,万民以察。」
糸,就是结绳的工具。
也字属于糸省略,仅仅保留了最后一个疙瘩,尾部线条做飘曲形状,表示结束了。
换言之,也字是结绳文字的遗留,一段文字记录结绳,最后一个字不再结绳的象形。
所以也字与巳字不同,巳字甲骨文头部封口独立,也字上面还有线条,是省略结绳前面文字的象形。
这下就彻底清楚了也字的真正意思,也就明白为何常出现在句末,或表示语气词、助词、副词。
同时,也有又、再、过了的意思,比如:你也来过?这个也显然是已经存在,后面重复。
都是因为也字是结绳的结束,有完结、完成、过、再的引申含义。结果、结束、完结,结声省。
终上所述,当如此改正:
《说文·乁部》:也,女阴也。象形。羊者切。
改为
《说文·乁部》:也,糸结也,糸省。象形。结声省。羊者切。
延伸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