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论明朝疆域(连载05)


蕐夓文朙中樞府 二七六二五零三年二月十三
原創

相关链接:

新论明朝疆域(连载01)《坤舆万国全图》底本创作时间为永乐六年底
新论明朝疆域(连载02)斡难河卫真正的位置
新论明朝疆域(连载03)玄冥河的位置
新论明朝疆域(连载04)玄冥池何在


【注】:建议按连载顺序阅读


第五篇:瀚海


前文说到,贝加尔湖就是玄冥池,在我们印象中,贝加尔湖要么叫北海,要么叫瀚海,难道明朝时废弃瀚海等称呼?那么所谓的瀚海又是什么呢?在哪里呢?

其实,从古至今的文献中,瀚海一开始指北方大海,到后面泛指北方湖泊,后又泛指北方沙漠,最后瀚海还有东西分身。

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「(霍去病﹞封狼居胥山,禅於姑衍,登临瀚海。」在霍去病讨伐匈奴时,曾到过瀚海。此处记载的瀚海就是贝加尔湖。《后汉纪》索引:「崔浩曰:北海名,群鸟之所解羽,故云翰海

《禹贡长笺》「夷人之与海商皆尝往来,若北海则又甚逺,霍去病封狼居胥山,其山实临瀚海,即北海也。苏武、郭吉皆为匈奴所幽寘之北海之上。

瀚海之名很明显是汉人命名的,但此名实际上后来被蒙古高原以记音的方式保留了下来。但对瀚海位置发生了变化。

今蒙古国杭爱山,在汉朝时称燕然山(杭爱山发现《封燕然山铭》为证),杭爱山元朝时称杭海山,就是对瀚海的记音保留。

新论明朝疆域(连载05)

证明瀚海从湖泊演变成地区名字,并被燕然山继承。

但瀚海之名,并未止于此山。后来蒙古南部整个戈壁滩沙漠,都被称之为瀚海。

《皇朝文献通考》:「喀尔喀,东西袤延五千里,南北距三千里,东至黑龙江将军界,西至阿勒坦山接西域新疆界,南至瀚海接漠南诸防古界,北至俄罗斯国界。」在清朝四,喀尔喀蒙古就是后来的外蒙古,在描述其疆域时,说南接瀚海,可见戈壁滩就是瀚海。

《西游录注》(耶律楚材):「祁韵士《万里行程记》云:“安西州,旧名大湾,后复设安西府,今改为州。出北门五里许,过一涸河,即入沙碛。土人呼为戈壁,即古瀚海也。地以沙石为骨,如熔炼而成肤。”

所以瀚海之名进一步扩大到戈壁滩。但是瀚海之名并未停下脚步,瀚海不仅仅指戈壁滩,又扩大到只要是沙漠都叫瀚海,最典型的就是西域(新疆和中亚),当地沙漠也被称之为瀚海。

最晚在唐代时,唐朝就同时把西域沙漠和蒙古高原都叫瀚海。

《旧唐书·突厥下》:「西突厥本与北突厥同祖。初,木杆与沙钵略可汗有隙,因分为二。其国即乌孙之故地,东至突厥国,西至雷翥海 ,南至疏勒,北至瀚海,在长安北七千里。」《旧唐书》在描述西突厥时,说到范围东到东突厥,西到雷翥海(里海),南到疏勒,北到瀚海。很明显此处的瀚海是中亚沙漠。

新论明朝疆域(连载05)

同时唐朝还在蒙古高原设有瀚海都督府。《旧唐书》:「以回纥部为瀚海府,拜其俟利发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,兼瀚海都督。

《清一统志》:「平定朔汉方畧,上谕曰,朕所经过之处,非大瀚海也,西之瀚海较此更濶。《清一统志》中也说西瀚海更为辽阔。

可见瀚海之所以在明朝不特指贝加尔湖,是因为瀚海之名早在隋唐就已滥觞,西域沙漠也称瀚海。

新论明朝疆域(连载05)

在清一统图中,也明确指出,瀚海即沙漠。

当然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被称瀚海。唐代岑参的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描述的瀚海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。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(夷历754年)夏秋之交到北庭,唐肃宗至德二载(夷历757年)春夏之交东归。天宝十三载是岑参第二次出塞,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(节度使的僚属),而武判官即其前任,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(唐代都城长安)而写下了此诗。

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

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

散入珠帘湿罗幕,狐裘不暖锦衾薄。

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。

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

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

纷纷暮雪下辕门,风掣红旗冻不翻。

轮台东门送君去,去时雪满天山路。

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

明朝35.png


塔克拉玛干沙漠雪景
对照真实景象,可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是实景描述。
所以瀚海在中国文化史上贯穿古今,地域跨东西也是古代中央王朝版图之边境。


新论明朝疆域(连载05)

可见明代的《混一图》中的瀚海和清代的《大清广舆图》中西北角的瀚海,皆指中亚沙漠。

新论明朝疆域(连载05)

那么在西瀚海东北方的阴山、金山又是怎么回事呢?敬请关注下一文。



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文



0 評論 - 登錄 參與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