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改错-年、秊、䄹(连载0010)


蕐夓文朙中樞府 二七六二五零一年臘月十九
原創

连载链接:

《说文》改错-夷(连载0001)

《说文》改错-元(连载0002)

《说文》改错-也(连载0003)

《说文》改错-屰(连载0004)

《说文》改错-干(连载0005)

《说文》改错-辛(连载0006)

《说文》改错-龙(连载0007)

《说文》改错-多(连载0008)

《说文》改错-为(连载0009)




《说文》改错-年、秊、䄹(连载0010)

《说文》改错-年、秊、䄹(连载0010)


《说文·禾部》:「,穀孰也。从禾千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大有秊。”奴顛切」。


《说文》把年(秊)字解释为形声字,认为从千是取千的音。此处大误。根据秦篆的形象强行解释为千。


QQ截图20220121023810.png


秦篆并非原始字形,在变化成秦篆时已经产生讹变,故解释为从千和形声字不准确。


《说文》改错-年、秊、䄹(连载0010)



QQ截图20220121030311.png


根据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禾下面是人,并非从千。在金文时在人字上增加了一点,到了篆书把一点讹变为横,才有了从千的字形。


所以绝对不是从禾千聲的形声字,而是从禾从人的会意字。


那么解释为穀孰是否正确呢?


看看《说文》禾部中临近几个字,好几个字存在同一种无差别解释。


《说文》改错-年、秊、䄹(连载0010)


年、稔(rěn)、秋,都解释为谷熟。且三字在生活中意义完全不一样,这种无差别解释显然是有问题的。


如果都与谷熟有关,显然这种解释并不完整,否则无差别解释的字就可以互通互用了。


稔,当为谷熟之谷物本身。

秋,当为谷熟之时节。


年是谷熟吗?


根据《说文解字注》,「尔雅曰:夏曰岁。商曰祀。周曰年。唐虞曰载。年者、取禾一孰也。从禾。千声。奴顚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春秋传曰。大有年。宣十六年经文。穀梁传曰:五谷皆孰为有年。五谷皆大孰为大有年。


对于时间单位一年,唐虞称载,夏称岁,商称祀,周称年。这是徐铉注的,准不准确先不论,至少岁、祀、年确实存在都代表庄稼收成的意思。商朝重祭祀,祭祀用新谷物。


在《战国策·齐策》中,就有用岁表示一年收成庄稼的用法。「威后曰:“不然。苟无岁,何以有民?苟无民,何以有君?」齐威王后说,要是没有粮食,何来有人民,要是没有人民,何来有君主?


至于载,也有一年收成用车装载的意思。至少是车发明之后,而车发明于黄帝之时。所以唐虞称载也是有可能的。


穀梁传曰:五谷皆孰为有年。五谷皆大孰为大有年。五谷皆熟为有年,五谷成熟有先后不同,全成熟后为有年。五谷大丰收为大有年。可见年并非谷熟一次表示一年的含义。反而年有庆祝丰收的意思。


年(秊),从禾从人,是人背负着禾,会意字,谷物一熟,庆祝丰收。发音年的音源显然不是千,因当是「连」,寄托希望每年都丰收。周朝很推崇由始至终,再由终回到始。周朝的周字本义是田亩开垦的平原,周朝赋予了周而复始的意义,足以证明。


所以人背负着禾不仅仅是成熟丰收,同时还代表去栽种幼苗,一个新开始,连着不断。


《说文》改错-年、秊、䄹(连载0010)


年画中年年有鱼、莲年有鱼等通过谐音表达的是相同的丰收愿望。


终上所述,当如此改正:


《说文·禾部》:「谷孰也。从禾千声。《春秋传》曰:“大有年。”奴颠切」


改为:


《说文·禾部》:「谷孰之庆也。从禾从人。会意谷育谷孰。《春秋传》曰:“大有年。”奴颠切」





延伸阅读:

《说文》改错-夷(连载0001)

《说文》改错-元(连载0002)

《说文》改错-也(连载0003)

《说文》改错-屰(连载0004)

《说文》改错-干(连载0005)

《说文》改错-辛(连载0006)

《说文》改错-龙(连载0007)

《说文》改错-多(连载0008)

《说文》改错-为(连载0009)



1 評論 - 登錄 參與評論
至柔 兩年前
1
学习